您现在的位置:安徽省滁州市皖东公证处>> 公证动态>> 公证动态>>正文内容
2009年全省公证工作要点
2009年,全省公证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八届九次会议精神,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积极为安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提高公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公证队伍建设,提升行业公信力和形象,为“平安安徽”、“和谐安徽”建设、实现安徽奋力崛起作出新贡献。
本年度,根据省厅“三长会议”精神,除继续抓好公证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业务拓展等常规性工作以外,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抓好公证服务农村改革与发展。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开展调研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公证要全面深入介入新一轮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竭诚为相关领域和环节提供公证服务。要重点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征用拆迁与补偿安置、重大民生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农村信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组织或专业组织的运作等公证业务。创新公证服务“三农”的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各项工作保障性措施,确保工作实效。认真研究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服务质量。省厅已出台实施意见,各地要出台具体的工作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服务。及时掌握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动态,搜集并筛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重点关注金融、房地产、就业、社会保障、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农业生产经营和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公证特有职能优势,拓展公证服务领域和空间,为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大力推进县域公证工作发展。全面落实《安徽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县域公证工作发展的意见》精神,确保县域公证在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和硬件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全面提升县域公证机构服务“三农”、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全省公证工作平衡协调发展。
(四)大力推进公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公证信息化应用水平。公证机构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加强对信息化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公证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要保证各公证机构与政法专网的联接畅通,抓好新的公证管理和业务综合系统全面应用工作。
(五)开展“公证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年”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证机构服务质量、岗位责任制、执业奖惩、财务与分配、档案、学习培训、资产管理等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及时清理已过时的规定,积极充实制度内容,确保各项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注重执行效果,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六)进一步完善公证服务质量社会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对每一宗办证业务都要通过发放服务质量反馈意见表的方式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收集整理好反馈意见表,并加以统计和分析,定期将结果上报主管司法行政机关。二是建立和完善行风监督评议机制。各公证机构都要聘请有代表性的行业人士作为行风评议员,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征求意见。三是建立反馈意见回应机制。对当事人和行风评议员所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对重大问题的整改,要对反映人予以答复或说明。
(七)探索开展公证文化建设的新路子。以公证制度恢复3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公证文化主题建设,通过开展行业业务技能竞赛、组织专题演讲、开辟公证文化讨论专栏等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公证文化氛围。积极倡导行业精神,培育公证职业价值观和理念,进一步塑造公证行业良好形象。
(八)加大公证队伍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综合采用讲座、专题讨论、嘉宾对话、网上案例评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和指导。丰富培训内容,继续加强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常规公证实务培训,增加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公证职业道德、营销管理和其它有关的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知识,并针对不同的对象侧重不同的培训内容。检验培训效果,凡进行正式集中培训的,都一律进行考试,考试结果在系统内予以公布,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